电动自行车具有价格亲民、使用便利的优点,作为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社会保有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易对交通秩序产生冲击、引发交通事故,需要加以规范和监管。2019年4月15日起,《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作为国家强制标准正式实施,说明全社会至少从产品制造的角度对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达成共识。
不过,仅靠标准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是不可取的,电动自行车偷盗事件和火灾频发这两大痼疾使公众颇为困扰,那么,安防如何下猛药治沉疴?
电动自行车防盗引入物联网技术,避免“窃·格瓦拉”重现
电动自行车防盗措施薄弱,如缺乏有效管理,极容易发生盗抢事故。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电动车盗抢数量接近总体销售数量的1/6。盗窃电动车作案时间短、逃匿销赃快,警方破案追赃的难度及成本都很大,处于一个发案多、破案难、抓捕难、追赃难的“一多三难”境地。此前火遍全网的“窃·格瓦拉”,盗窃各种电动车一千多辆,被戏称为“电动车之狼”,虽“喜提”手铐一副,但至今仍让车主心有余悸。
电动自行车被盗,一方面是车主防范意识不够,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普遍防盗措技术含量有待提升。不过,物联网的兴起为自行车防盗带来了福音。nb-iot具有覆盖广、连接多、成本低、功耗少等特质,能够满足城市电动车大规模物联场景的需求,通过置入内嵌nb-iot通信模块的防盗标签,由交通管理部门联合运营商,通过系统周期上报电动车位置和状态信息,可实现防盗报警及追踪、交通违章纠正处罚等监管功能。
目前,多地公安机关采取了防盗措施,并初见成效:郑州全市300万辆电动自行车全部安装物联网终端,当地公安局充分利用“nb-iot物联网电动自行车管控平台”,有效结合各项技术手段,迅速查实上牌电动自行车被盗案件;武汉市公安局在159个派出所设立安装点,并在电动车注册登记点实行“上牌必上芯”,已免费为61万余辆电动车安装防盗芯片,通过利用物联网与兄弟城市联网,查询被盗车辆轨迹,追回被盗赃车;云南省公安厅通过位置服务平台进行api对接,将电动车位置数据接入到警方监控系统中,对车辆实时安防信息进行监控。
整治措施+智能充电桩设备,防患于未“燃”
在日常生活中,电动自行车充电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问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在2018年5月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让电动车不再“任性”;广东、浙江、江苏、湖北等地也纷纷出台一系列电动自行车整治措施,比如“严禁电动自行车在人员密集场所内停放、充电”、“严禁私拉电线充电”、“电动车停放区域与相邻建筑应保持一定安全间距”等,建议设置专用充电装置并配置专用配电箱。不少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加入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智能充电装置的建设计划。
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作为专用充电装置的一种,具有定时断电、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可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正被各地大规模推广。大华股份、尚亿源、中天协创、小兔充充、易快充等公司纷纷推出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并成功落地到多个省市的街道。
结语:不难发现,日新月异的安防技术,正在为电动自行车车主拨开心中的两大“乌云”。除此之外,新国标实施是电动自行车安全及管理的里程碑,多地已加强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管理。未登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将不能上路,不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向行驶、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也会受到处罚,愿人人时刻将安全记挂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