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泳者,东南银通创始人,专注培训项目设计与互联网+教育培训。一天一篇文章,让培训成为银行业绩爆发的支点。
有时候跟客户沟通,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现在都是碎片化学习,我们给员工安排的这些系统化培训都不受欢迎了。”
有时候跟学员沟通,他们则这么说:
“我上班的路上听着喜马拉雅,工作的间歇刷着微课,下班的路上听着英语,碎片化的时间用得很充分,但结果是好像学了很多,但又似乎啥能用的都没有。”
究竟系统化培训好,还是碎片化学习更有效?
其实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单靠一种学习模式是行不通的。最好的方法是:系统性的碎片化学习。
系统化:建立知识体系框架
很多银行培训经理每年都给各个岗位的员工规划学习地图,告诉他们你们今年要学什么课程、提高什么能力,然后根据这个规划安排培训预算。
典型的系统学习就是学校的学习模式,一般会从概念入手、讲到意义、方法、趋势等。比如老师来讲客户服务,先讲什么是客户服务,再讲客户服务很重要,讲客户服务分不同的层次、分别有什么技巧,讲客户服务的未来趋势,讲人工智能时代的客户服务新模式等等。
这种系统化培训好处在于帮助学员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在理论上、在系统上不断地拔高。另外,系统化学习因为前置了一个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也更有利于上级领导或培训经理去跟进学习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碎片化:解决具体问题
碎片化学习就是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碎片化内容,通常是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去学习,更需要学员有自驱力、主动性。
比如上班时遇到office办公软件操作问题,上百度查明白了,就是一种碎片学习;随时随地和身边的上司、同事、客户,通过观察或请教或感悟的方式学,也是碎片学习。
所以,碎片化学习是更贴近工作应用场景的学习模式,融合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对员工产生影响。
系统性碎片化学习:打通知识与技能
很简单,系统性的碎片化学习就是把两种学习模式结合起来,让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学习更有用。
在组织系统化培训的时候,给员工搭建起一个知识体系,集中解决大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录制线上微课等形式,让员工在5分钟内学习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1分钟教你什么是洗钱”、“柜员快速点钞手法示范”等等。
员工在碎片化输入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个碎片知识放在搭建起来的知识体系当中,进行体系化积累和快速的吸收。在这种学习方法下,因为每一次碎片学习,都要将内容归到知识体系对应的位置中,因此每一次其实都是对相应知识体系的回忆与复习。
这样,既可以避免在课堂上脱离实际工作场景,又可以在碎片化输入的时候,避免知识太零散而无用,确保培训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