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祖北辰
不少年轻人喜欢通过微信的“漂流瓶”功能,随机和网络中的陌生人进行聊天和交友。不过最近,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漂流瓶功能,借着“赚钱”“收礼”等名目,让不少网友陷入骗局。多地反诈骗中心都已对此发布提醒,广大网友一定要提高警惕。
漂流瓶界面示意图↑
骗局一:完成漂流瓶任务可赚钱?群主卷走“保证金”
“每天微信群里会发布一个商品链接,只要把链接复制发一个‘漂流瓶’,截图发回到群里,当天晚上群主就会给大家发30块钱红包。”这是一个打着某传媒公司名义的微信群发布的任务内容,而每一个加入群里做任务的成员需要先缴纳368元的会费,也就是保证金。
山西的李女士在亲戚的推荐下,加入了这样的一个微信群。去年年底,这一微信群里发布任务称,过年期间为了把更多的商品推广出去和增加客户的销售额,要招聘兼职员工200名,入职的兼职员工需缴纳合作保证金688元。李女士表示,因为新任务的规则吸引人,很多人都参加了新任务,但没过几天群主就卷钱逃走。先后缴纳了两次保证金的李女士一共损失了846元钱,很多其他群成员也都有类似损失。
对此,警方分析,李女士是被卷入了一起诈骗陷阱,骗子通过微信群发布大量兼职招聘信息,以金钱奖励为诱惑,打着时间短挣钱快的口号,让群成员邀请好友进群,扩大行骗群体。骗子前期给受害人一些甜头,让受害人放下警惕心,从而进行下一步诈骗,来获取更多的钱财。一旦诈骗成功,群主就会消失。
骗局二:漂流瓶收到神秘礼物?“货到付款”实为骗局
今年1月底,河北唐山的高先生在漂流瓶上收到一条信息称:“和男朋友分手了,心情不好……之前给他买的礼物也送不出去了,如果收到这条信息的有缘人想要,我就送给你。”于是,高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留下了地址和联系方式,很快收到了回复,对方表示会按地址寄出这份礼物,让高先生收到后告知一下。没过几天,高先生果真收到了对方寄来的礼物,但是快递要求货到付款,只有付费才能收货,于是他付了30元拿到了这个小礼物。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条男士腰带,高先生随后上网查询发现,类似的腰带网上售价仅10元左右。
有快递从业者表示,其实这种“玩法”已经不算新鲜事了,高先生的遭遇也并非个例。这是商家想出的一种新型推销方式,只要你在网上泄露了个人信息,他们就会随机派送商品,采取货到付款的形式,把东西卖给你。之前,这种所谓“神秘”礼物都是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等传播,现在又有人想到了漂流瓶、摇一摇等方式,这样就更加随机。
骗局三:扔漂流瓶假装病重 骗走网友爱心善款
去年3月,安徽的李某在微信上使用漂流瓶功能时,遇到了一个昵称为“蓓蓓”的网友扔来的漂流瓶。对方自称名叫“童艺蓓”,身患重症。李某通过聊天得知“蓓蓓”家境不好没钱治病,便先后从微信转了100和800元两笔钱给对方。几天之后,“蓓蓓”又说自己的病很严重,住院需要两万块钱,如果李某能出手相助,她病好之后一定嫁给他。于是,李某又通过银行给对方转了两万元钱。可是接下来,对方仍不断索要大额钱财,这让李某起了疑心,觉得自己可能被骗,随后选择了报警。
案件水落石出后受骗者才发现,作案人其实是一个44岁男子,自2016年就开始在微信上假装患重症的女性,编好吸引眼球的告别留言,以扔漂流瓶方式寻找作案目标。一旦被人捡到加为好友后,他就在网上搜寻一些住院治疗照片,发给对方博得同情,之后再以需要治疗费、病好之后嫁给对方等谎言实施诈骗。利用这个手段,不法分子先后诈骗浙江、山西、陕西、广东等地10余人,涉案金额10余万元。
警方提醒,微信和陌生人交友首先要提高警觉,一定先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若聊天中提及“先交钱、后返利”“转发指定内容给报酬”等诱惑性较强的内容,一定不要贪小便宜;若看到亲戚朋友转发此类信息,有可能是骗子的圈套,要及时提醒对方;如果遇到类似的诈骗情况,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提供相关线索。
部分资料来源:唐山晚报、山西日报、安徽商报
本文由宋慧协助校对
栏目主编:陶健
文字编辑:祖北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shwlpy@qq
内文图:作者提供